大湖之南丨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跟著記者去找“新”
          2024-10-17 22:33:04          來源:人民日報 | 編輯:何璐 |          瀏覽量:2451

          從一個千萬級的語料庫中,找準最核心的信息,獲取價值共鳴;從一個關鍵詞,生成一個腳本,制作一則圖文,產出一系列視頻……新技術背景下,媒體內容生產,正在迎來深刻變革。如何應對挑戰(zhàn)、把握機遇?10月15日至16日,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召開,傳媒大咖,業(yè)界企業(yè),專家學者匯聚星城,共話中國新媒體的“新使命 新機制 新變革”。

          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守正創(chuàng)新,媒體深度融合領域有哪些新動向?

          2024中國新媒體技術展。楊迅攝

          新技術催生新模式。

          “在媒體融合發(fā)展進程中,5G、大數據、云計算、AI等新技術的出現,不斷為媒體打開發(fā)展新局面提供著強勁的源動力。”技術應用論壇上,這一觀點得到與會者的廣泛認同。

          從打造“中央廚房”到搭建“全媒體平臺”;從形成“新媒體矩陣”到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從裝上“天線”“喇叭”拓展傳播聲道,到裝上“大腦”“引擎”開啟智能化進化,新技術已經成為傳媒業(yè)態(tài)深度變革的核心要素和支撐力量。

          有與會嘉賓表示,今年被稱為大模型應用落地年,眾多媒體機構積極參與其中。從全球范圍來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fā)、接受等諸多場景中開始應用。

          本屆大會的新媒體技術展上,探索媒體深度融合的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guī)硪淮笈罢靶浴?chuàng)新性技術集中亮相。會上,首次發(fā)布由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媒體研究院與中國新媒體技術展組委會聯合出品的《大模型深度賦能媒體智創(chuàng)融合——中國智能媒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報告(2023-2024)》,聚焦“大模型+媒體融合”新動能。

          發(fā)力人工智能領域,國內發(fā)布大模型200余家。從通用大模型發(fā)布,到聚焦傳媒領域“垂直大模型”研發(fā),新技術不但優(yōu)化了新聞生產的方式,而且加快了新聞生產傳播的效率。

          怎么做一則消防科普視頻?

          只需一個關鍵詞,幾秒內,就能生成一則可用性極強的視頻腳本。2024中國新媒體技術展上,湖南日報產品運營部副主任張延惠演示,基于大模型,編輯記者的創(chuàng)作有了更多可能。近年來,湖南日報社加快媒體新技術的集成運用,推動“融媒”向“智媒”轉型。“新一代基于大模型的內容安全智能風控平臺——新湖南‘智眸’,湖南日報音視頻智媒實驗室等應用落地,緊跟技術前沿,探索AI在媒體行業(yè)的深度應用。”湖南日報社副總編輯夏似飛說。

          如何讓大模型更優(yōu)、更精準?技術展上,參展各方展示探索成果。

          展會現場。吳茜薇攝

          算法、算力、算據是生成式大模型的三大關鍵性基礎要素。“為了補齊大模型在優(yōu)勢訓練語料方面的短板,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技術優(yōu)勢、數據優(yōu)勢,全面推進主流價值語料庫建設,目前已完成3000多萬篇基礎語料、17萬多道問答語料的建設工作。”人民網研發(fā)部主任袁雷告訴記者。語料庫的建設,將助推包括人民智媒大模型在內的生成式大模型生成內容的全面性、專業(yè)性、時效性、導向正確性。

          全面理解新聞生產流程若干階段,上海星圖比特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將人工智能貫穿采播全流程。“基于對傳媒語義的理解,較之傳統審校規(guī)則,我們智能編校系統相對更容易發(fā)現新聞生產過程中的錯誤。”公司人工智能采播系統項目負責人饒司君說。“讓傳媒工作者提早一小時下班”——公司提出了這句“slogan”。

          新應用打造新場景。

          在新華社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的“數字屈原”前,來一場聊人生、談理想的精彩互動;戴上VR眼鏡,“把玩”只珍存于博物館的曠世奇珍……技術革新為讀者、觀眾和廣大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

          站在綠幕前擺出造型,實時生成的“登月”照片,幾可亂真——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展區(qū),觀眾們被藍海創(chuàng)意云vlive虛擬直播系統所吸引。“以超大規(guī)模視覺計算技術和三維建模技術為基礎,這套系統能生成高精度的虛實融合視覺影像。”實驗室工作人員劉錚說,目前,已有省級電視臺氣象節(jié)目采用,實時演示預報中的氣象擬真場景,為觀眾帶來最直觀的收看感受。

          觀看音樂綜藝,跟唱的音軌能做成彈幕,甚至還能加入到在線視頻大合唱中?10月11日,“芒果TV”APP上線的“芒果合唱團”功能也亮相中國新媒體技術展。“基于AI音頻技術,通過在采集、混音、聲音處理等環(huán)節(jié)實施算法處理,觀眾的歌聲也成為節(jié)目的一部分。”芒果TV平臺技術中心產品經理唐鈺宸介紹,新功能顯著增強了收看音樂綜藝節(jié)目的互動性,“上線不到一星期,每天后臺增加的觀眾音軌超過1萬條。”

          老照片也可以活起來,湖南日報將精選的100多張靜態(tài)老照片,基于AI輔助創(chuàng)作模塊,自動轉為5至9秒的動態(tài)視頻,讓觀眾在光影躍動中尋找歷史余味。

          新風向孵化新業(yè)態(tài)。

          游客在2024中國新媒體技術展現場體驗新應用。申智林攝

          不斷涌現的新技術、“黑科技”,不止停留在展會上。

          看中湖南豐富的文化媒體資源和勇于擁抱新技術的行業(yè)風向,去年9月,北京元客視界在馬欄山(長沙)視頻文創(chuàng)園開辟新基地,與地方影視文化企業(yè)廣泛開展技術合作。

          “依靠我們的動作捕捉技術及系列解決方案,長沙一家影視文化企業(yè)在將影視劇《搜神記》轉向動漫二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一天時間就完成了一個角色的動捕拍攝。”元客視界動捕工程師魏佳欣介紹,“而原來,這項工作團隊化執(zhí)行,也至少需要一個月。”

          科技是文化的迭代手段,文化是科技的應用場景,兩者雙向奔赴,催生出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形成了蓬勃生長的產業(yè)聚集區(qū)。

          畫面中,“登山者”在“雪山”攀登,身旁大雪紛飛、狂風呼嘯。鏡頭拉遠到畫面外,原來逼真的背景都來自于馬欄山視頻文創(chuàng)產業(yè)園中的影視級擴展現實(XR)虛擬影棚。取景星辰大海和戈壁雪山,不要再千里迢迢外拍。

          海拔只有38米的“馬欄山”,已經成長為湖南乃至全國培育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延伸文化產業(yè)鏈打造音視頻產業(yè)裝備的“高地”。園區(qū)成立以來,規(guī)上企業(yè)累計實現營收2375億元、稅收142億元。“目前園區(qū)已集聚了近5萬名音視頻產業(yè)人才,平均年齡不到30歲。”湖南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在論壇中表示。

          通過搭建平臺,馬欄山視頻文創(chuàng)產業(yè)園夯實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技術底座;同時,以技術支撐,催生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進一步拓展產業(yè)鏈。音視頻核心設備、關鍵芯片的全新變革與升級換代也成為園區(qū)的重要產業(yè)支撐。

          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新產業(yè),在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時代,“新”的故事,還在上演。

          責編:何璐

          來源:人民日報

            下載APP

          東安融媒